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!《人民日报》2个整版聚焦沂蒙革命老区风光好气

来源:互联网 作者:网络 时间:2022-06-10
蒙山巍巍,沂水汤汤。在沂蒙革命老区这片红色土地上,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,孕育了党群同心、军民情深、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。 6月1日出版的《人民日报》,

  蒙山巍巍,沂水汤汤。在沂蒙革命老区这片红色土地上,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,孕育了“党群同心、军民情深、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沂蒙精神。

  6月1日出版的《人民日报》,“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老区新貌”专栏关注沂蒙革命老区,3版以《沂蒙革命老区——再现沂蒙好风光》为题予以报道,6、7两个整版聚焦红色沂蒙 风光好气象新、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,图文并茂,生动详实。

  以下是文章全文:

  01沂蒙革命老区——再现沂蒙好风光(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老区新貌)

  “人人那个都说哎,沂蒙山好,沂蒙那个山上哎,好风光……”一首《沂蒙山小调》,在战争年代曾激发沂蒙革命老区人民的斗争豪情。如今,行走蒙山沂水间,仍能听到这支小调,旋律依然悠扬。

  沂蒙革命老区,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,军民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,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。2013年11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临沂考察时,叮嘱当地干部“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,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,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,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”。

  牢记嘱托,感恩奋进,曾经“舟车不通”的沂蒙革命老区一路攀登,砥砺前行。

 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沂蒙革命老区筚路蓝缕,阔步前进——

  习近平总书记来过的临沭县曹庄镇朱村,正从革命年代的支前“大后方”转型为乡村振兴“大舞台”。土地入股当“社员”,景区务工当“职员”,售卖产品当“店员”……朱村及周边村民转变角色,腰包变鼓,一年下来人均增收3000多元。“县里正在建设的‘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’,以朱村为中心,带动周边9个村,让老区人民日子越来越红火。”临沭县委宣传部部长周超说。

  泰安市新泰市东都镇酒台村,过去村民种植山楂、梨等特色水果,不时会赶上销售难、利润低。返乡的90后村官王云龙,带领村民办合作社,从事农产品深加工,创品牌、做商。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土特产,变成了市场上的“香饽饽”,村集体年收入增长至60多万元。

  从商贸之城到现代物流之都,沂蒙革命老区聚精会神,步履铿锵——

  2013年11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临沂市兰山区的金兰物流基地,视察物流信息中心,考察物流运输企业。总书记指出,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、一头连着消费,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。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,提高流通效率,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