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岳谈|山东文旅品牌,“一枝倾城、百花齐放” ——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系列谈之三 □周学泽 谈到山东的旅游资源,人们充满自豪:壮丽的泰山、厚重的三孔,荡漾的微山湖、浪漫的海滩,都是度假旅游的好去处;旅游城市百花齐放,多地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。毫无疑问,山东是旅游市场的“实力派”。 数据显示,“十三五”时期,山东A级景区达到1227家,居全国第一位。疫情前的2019年山东省旅游收入高达11087亿元,占山东省GDP总量的15.6%,旅游业对经济之重要性可见一斑。2019年山东旅游收入排名全国第五,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。2020年以来,山东克服疫情影响,虽然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不如疫情前,但仍走在全国前列。 山东今后五年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。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大力发展乡村游、康养游、研学游,提升智慧文旅水平,做强“好客山东”品牌,打造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。 “好酒也怕巷子深”,有了好的文旅产品还得会“吆喝”。文化旅游深度融合,以文塑旅,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打响文旅品牌。 笔者不禁想到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。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曾经是山东主要文旅资源和品牌的概括。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本是清朝乾嘉年间北方考官到南方主考,应答江南举子“多山多水多才子”上联的名联。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中的“水”原意是黄河。借用到山东旅游后,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中的“水”有黄河、趵突泉、山东黄海和渤海等多种释读。关于“水”的解释不一,有两种“观感”:一种认为内涵丰富,多角度概括了山东的“水”;一种认为不够准确清晰。 近年,山东文旅在央视的推介词为:“山海云游,壮美山东。泰山从这里崛起、孔子在这里诞生、黄河从这里入海”。这样的描述准确,没有了歧解,“黄河从这里入海”实实在在的,“入海口”谁也拿不走,这比模糊的“一水”解释效果好。 语言是人的另外一张脸,也是诠释和推介一个地方文旅产品的重要切入口。各地怎么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诠释本地文旅特色,是一件需要用心思考的事。聊城,“江北水城·运河古都”;台儿庄古城,“天下第一庄”;淄博的周村区,“旱码头”、“天下第一村”,沂源县的“三源”:“沂河之源”“生命之源”“爱情之源”……这些概括简明扼要,让人一下能记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