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秀敏:真心真情建起“大家庭”
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20-04-16
肖秀敏:真心真情建起“大家庭”

秀康养护院里住着40多位老人,绝大部分为失能老人,48岁的院长肖秀敏(左)是这个特殊“大家庭”的主心骨。图为肖秀敏在和老人的家属交谈。肖秀敏给老人喂饭。秀康养护院的晚餐。周末人物·中国新闻名专栏

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·汗水浇灌2020

开办一家养老院,肖秀敏刚把这个想法说出来,家里就炸了锅,所有人的反对反而激起了她的倔脾气:“我非得要干好。”2007年1月,肖秀敏创办了肥城市首家民办养老院——肥城康泰养老院。13年的时间里,她前前后后照顾了500多位老人安度晚年,亲手送走了其中300多位。

□ 本报记者 王建 姜言明 本报通讯员 王守奎 刘宪辉

1月20日,农历腊月二十六,桃乡肥城的年味儿已浓。对于凤山大街上的秀康养护院来说,这个春节与以往不同——去年9月15日,养护院搬了家,头一回在宽敞明亮的新院过年,大伙儿心里头格外高兴。

养护院里住着40多位老人,绝大部分为失能老人,48岁的院长肖秀敏是这个特殊“大家庭”的主心骨。2007年1月,肖秀敏创办了肥城首家民办养老院——肥城康泰养老院,成为肥城民办养老事业的“拓荒者”。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,13年的时间里,肖秀敏以院为家,像对待父母一样照顾每位老人,前前后后有500多位老人在养护院度过晚年,她亲手送走了其中300多位。

“开过饭店,还卖过化妆品……命中注定要和老年人打交道”

开车从肥城市中心沿凤山大街向南,到东部名城小区拐入辅道,秀康养护院黄底红字的招牌映入眼帘。在贴着鲜红对联和喜庆福字的门口,一个瘦削的身影已在等候。

等候者正是肖秀敏,她留着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,说起话来轻声细语,脸上总是挂着笑容,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。

肖秀敏把养护院所有房间都用来为老人服务,自己的空间却很少,她的卧室同时还是卫生室和监控室,门厅就是会客厅。在一张椅子上坐定,肖秀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,释放出这些年的酸甜苦辣。

“打过火烧,开过饭店,还卖过化妆品……”肖秀敏干过很多行当,但她说命中注定要跟老年人打交道。

肖秀敏的脑海中最早关于老年人的记忆始于童年,那是她人生最幸福的时光。“我父亲兄弟四个就我一个女孩,我跟着我奶奶睡,一直到12岁。”爷爷奶奶把肖秀敏当成心头肉。坐在爷爷的大梁自行车上走亲戚,跟着奶奶在村里坐席,这些事她没落下过一次,“吃了不少好东西。”说到这里,肖秀敏嘿嘿一笑。

童年的肖秀敏尽情享受着老人们的疼爱,也在耳濡目染中懂得了该怎样对待疼爱自己的老人。肖秀敏家是个和睦的大家庭,“我老奶奶在的时候,我奶奶伺候她没得说,给下面的人做了榜样,到了我父亲他们兄弟伺候我爷爷奶奶的时候,也是一样。”

24岁那年,肖秀敏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。丈夫到河北邯郸打工,她追随而去。“一开始卖化妆品,后来老板转型涉足养老业,我跟着转了行。”从化妆品销售员转型成养老院护理员,跨度很大,肖秀敏去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家养老院学习,从怎么喂老人吃饭到怎么和老人交流,一点一点学起。

在邯郸,养老院工作很辛苦,但肖秀敏却很喜欢,“每天和那些老人在一起,我非常开心也很充实。”肖秀敏积累了很多护理老年人的经验,也从此和老年人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如果一切顺利,肖秀敏可能还会是一名养老院护理员,然而一个意外打断了她的职业发展进程。2006年初,肖秀敏的母亲突发脑溢血,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,生活不能自理。“家里就我和我弟弟姊妹两个,当时我弟弟在外边打工,弟媳妇自己带着2岁的孩子,实在照顾不了我的母亲。”肖秀敏没有犹豫,她辞掉心爱的工作,回到肥城照顾母亲。

在肖秀敏的悉心照料下,母亲的情况大有改观。在这个过程中,肖秀敏发现很多像母亲这样因病卧床的老人,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得到很好的照料,“在肥城开办一家养老院!”这个想法就像一团火,一下子在肖秀敏的心中燃烧起来。

“几乎无法再坚持下去,但为了

老人们不能倒下”

肖秀敏是这样想的:“我热爱养老这个行业,有护理老人的经验,社会上这方面需求很大,这是个两全其美的事儿。”现在回想起来,肖秀敏觉得当初想得太简单,哪知道开办养老院像西天取经,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。

肖秀敏刚把这个想法说出来,家里就炸了锅,家人没有一个支持她的,“他们说老人脾气暴躁,性格古怪,与他们打交道难于上青天;老人又大都有病,干养老院又脏又累,算经济账也不划算,投资大、收益少,因为这事没少和我对象吵吵。”

仔细想想,家人说的话也有道理,可一想起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,肖秀敏就于心不忍。肖秀敏长得瘦弱,但性格要强,所有人的反对反而激起了她的倔脾气,“我非得要干好,只要能吃苦肯付出,我肯定能成功。”

可要办养老院谈何容易。为了找个合适的地方,肖秀敏跑遍了肥城的大街小巷。没有钱,肖秀敏用房子抵押贷款,甚至借了高利贷。刚翻过一座山就又遇见一条河。地方找好了,钱也筹齐了,办手续又成了难题,“肥城之前没有民办养老院,民政局没有审批依据。”肖秀敏不知道如何是好。幸亏政府伸出援手,帮她渡过了难关,“民政局让我到邯郸工作的养老院,复印了一套手续回来,专门开会研究,给我把证办了下来。”

2007年1月,肖秀敏投资38万元,建起了秀康养护院的前身——肥城市康泰养老院,这是肥城的首家民办养老院。

养老院成立了,难事才刚刚开始。照顾母亲的时候,肖秀敏看到需要照顾的老人很多,可等养老院开了门,每月收费最低只有400元,住进来的老人却屈指可数,“这和人的认识有很大关系,在肥城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个新生事物,孩子觉得把老人送出去会被人说不孝顺,老人担心孩子把他送出去是不养他了。”肖秀敏分析说。

没有老人入住,就没有收入。一开始,养老院只住进了五位老人,一个月收入2000元,而养老院仅房租一项一年就要8000元,再加上其它各种支出,这点钱根本不能维持日常开销。

养护院医生李正海懂财务,兼任了几年会计,“除去房租、水电费、人员工资、物资消耗,年年赔。”有一年,李正海算完账,还余了2000元钱,“真不孬,没赔。”可转念又一想不对,“肖院长没领工资,要是算上她的还是赔啊!”最困难的时候,肖秀敏把丈夫打工的收入也贴了进去。

2012年3月,丈夫因病去世,给肖秀敏沉重一击。她一边拉扯着女儿一边照顾养老院的老人,举步维艰,“我几乎无法再坚持下去。”但是看着老人们祈求的目光,肖秀敏心里流泪了,“要坚强,要挺住,为了他们,我不能倒下,不能放弃!”

“医生月工资只有600元,这点钱拿出来也很难”

李正海原来在康泰养老院边上开诊所,养老院的老人有个头疼脑热都要叫他,不管早晚他都及时赶到。谈起对肖秀敏的第一印象,李正海说不像个院长,“穿着个破大褂,整天弄屎弄尿。”和肖秀敏认识时间长了,李正海向她道出了心中的困惑:“干这行又脏又累,肖院长你年纪轻轻图个啥?”肖秀敏的回答让李正海动容,“她说时间久了和老人有感情了,开弓没有回头箭,虽然苦点难点,但看到老人一个个都满面红光,她就觉得高兴。”

肖秀敏也在观察李正海,“人很实在,把养老院的事拿着当自己的事干。”养老院的老人经常生病,离不开医生,肖秀敏想把李正海请进养老院。

肖秀敏让公公去当说客,自己也上门去请,费了不少口舌,可李正海一直没答应,“我开门诊虽然收入不稳定,可总比在养老院挣得多,时间还自由,养老院就几个老人吃药打针,根本养不住我。”李正海有自己的顾虑。

按照规定,养老院必须配备医护人员,如果找不到医生,康泰养老院就得关门,肖秀敏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李正海。李正海医者仁心,在给老人们看病的过程中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,他不忍心看着老人因养老院关门得不到照顾,就答应了下来。2008年6月,李正海把诊所搬进了康泰养老院。

“刚搬进养老院那会儿,李医生一个月工资只有600块钱,就这点钱当时拿出来也很难。”肖秀敏说。李正海原本打算养老院和门诊同时兼顾,可老人们随时有需要,根本顾不上门诊,他索性放弃了这个想法。

养老院连年亏本,让李正海一度对前途产生了怀疑,“家里有老有小,我得养家糊口,出去干建筑一天也能挣几百块钱,比在这强。”李正海几次提出要离开。

肖秀敏极力挽留李正海,“老李,你放心,养老院肯定有好的那一天。”肖秀敏向李正海打了包票。

2012年下半年,肖秀敏盼望的转机终于来到,“政府帮我申请了5万元的补贴,这笔钱帮了大忙。”此后几年,养老院获得的补贴逐年增加。与此同时,人们的养老意识也在变化,由于对老人们的悉心照料,康泰养老院的名声渐渐传开,入住的老人越来越多。“终于不用往里贴钱了。”肖秀敏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。

搬进新家后,康泰养老院更名为秀康养护院,其中的“秀”字来自肖秀敏的名字。秀康养护院投资100多万元,其中政府补贴近40万元,并且还有三年的运营补贴,“和困难的时候比,我感觉现在很好,很知足。”肖秀敏说。

“弄屎弄尿是个高尚的事儿”

秀康养护院门厅墙上挂着一张工作流程表,根据这张表,养护院的一天从早上7点给老人们穿衣起床开始,到晚上8点老人们睡下结束。实际上,因为要提前准备,肖秀敏每天四点就要起床,老人们睡下后她还得检查一遍情况,忙完至少要到晚上十点。

肖秀敏的房间里,监控24小时开着,她夜里要起来看几次,还要给老人们翻身、换尿裤。孙一志高位截瘫,卧床40多年,在肖秀敏这里住了10年,他说:“肖院长每天晚上给我翻身,10年没睡过一个囫囵觉。”

算上肖秀敏,秀康养护院一共有6名工作人员,这些人要照顾40多位老人,压力很大,从早到晚没有闲的时候。肖秀敏身为院长,却和护理员没什么分别,给老人做饭、喂饭、洗衣服、整理被褥、理发、刮胡子、洗澡……这些活她样样都干。

为什么不多招一些护理员?肖秀敏说一方面不敢招,“现在虽然不像过去那么困难,但收支压力仍然很大,招人多了开支就大,在进项不大的情况下肯定赔钱。”另一方面招不来,“都嫌脏,不愿意干。”

秀康养护院里绝大多数是失能老人,大小便都在床上,肖秀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清理屎尿。老人便秘了,她就用手抠帮助老人排便。这项她习以为常的工作令很多人望而却步,“大部分来应聘护理员的,别的都还好,一说到要弄屎弄尿扭头就走。”

在养老院工作了12年,李正海对照顾老人的活儿样样在行,新来的护理员由他负责培训,可回想起一开始给老人收拾大小便的情景,他直言不习惯。

“戴着口罩和手套,按照医生那样操作。”李正海把自己全副武装,仍然手忙脚乱,收拾得慢还不干净,非常狼狈。

同样处理大小便,肖秀敏不戴口罩手套,收拾起来既快又干净,李正海仔细观察,学到了诀窍。“有一次一个老人一天拉了五次,弄得到处都是,李医生下手就弄,真是好样的!”肖秀敏为李正海竖起了大拇指。

给老人处理大小便是个脏活儿,可肖秀敏却有不同的理解,“弄屎弄尿虽然很脏,但并不低贱,大伙儿因此都高看咱一眼,这其实是个很高尚的事儿。”

陪80多岁老人睡了42天,成了

无话不谈的亲娘俩

“一些事本来是为了老人好,可他不理解,骂你,从早骂到晚,怎么难听怎么骂。”肖秀敏有心理准备,可老人们的古怪还是超出了想象,让她最难受的是老人骂人,不知道为此流了多少眼泪。

不管受了多大委屈,肖秀敏总是站在老人的角度考虑,“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脾气,他们老了犯糊涂,说话不正常,咱老了说不定还不如他们呢。”擦干眼泪,肖秀敏还是一样对老人好。

80多岁的郑吉英老人刚入院时,晚上一个人睡不着觉,肖秀敏就陪老人一起睡,一连陪了42天,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亲娘俩。后来,老人病情一天天加重,可她说什么也不去住院,非要留在养老院。郑吉英临终前连儿女都认不清了,却能喊出肖秀敏的名字。她去世后,肖秀敏给她擦了身子穿上寿衣,送了最后一程。

高传虎老人患有糖尿病并发症,在他卧病在床病情加重的时候,4岁的孙子查出了白血病,需要去北京治疗。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,高传虎的儿子把他从医院送到养老院。肖秀敏和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,随时伺候在老人的床前,老人临终前用很低微的声音跟肖秀敏说了一声:“谢谢!”

秀康养护院的一面墙上挂满了锦旗,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类似的故事。13年间,肖秀敏亲手送走了300多位老人,有人称赞肖秀敏有胆量,但肖秀敏却说她不是胆大,而是问心无愧,“说句心里话,每个老人我都对得住。”

“老人到了我这里就是到了自己的家,他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,我就是他们的亲闺女。”肖秀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。李正海说肖秀敏似乎有种魔力,能让脾气古怪的老人听话。孙一志说,肖秀敏人品好,有耐心,家属想不到的事她都能想到。肖秀敏用真心真情把这个“大家庭”牢牢连在一起,搬家那天,老人们的家属有人出人,有车出车,来了几十口,从早上七点一直忙到下午四点,连午饭都没顾上吃。

“中国好人”“山东好人”“泰安好人”“首届十大孝子”“肥城孝亲敬老之星”……一个个荣誉称号是对肖秀敏的肯定。除了荣誉,让肖秀敏欣慰的还有老人们的真情,“特别是老人关心我的时候,真拿我当他们自己的孩子一样,那时候我从心底觉得自己干得很好,很有成就感。”

新闻推荐

本报3月25日讯(通讯员马天迎)日前,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初级中学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开学实战演练活动。本次实战演练共分为6个部...

肥城新闻,新鲜有料。可以走尽是天涯,难以品尽是故乡。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。世界很大,期待在此相遇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