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涛 本报通讯员 李胜男 1月10日,肥城市河西社区图书馆里早早地便聚集了一批“周末小书虫”,他们席地而坐、神情专注,看到喜欢的章节还忍不住笑出声来。“这里的书丰富又有趣,我想天天来!”五年级的赵心怡说。一边是沉浸阅读的孩子,另一边则是同样享受书中乐趣的大人,“本来为了陪孩子打发时间,没想到读书氛围这么好,亲子共读更有意义。”家长陈女士说。 在肥城,已有9家图书馆建到社区,服务家庭5.4万余户。社区图书馆闹市中取静,居民只要拾级而上,便能随时感受到浓郁的“书卷气”,享受阅读的幸福感。 近年来,肥城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站,向镇(街)和村(居)延伸,村村建设了农家书屋,并进一步推动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,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体系,这是肥城市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题中之义。 肥城市委书记马保文指出:“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的文化引领性,引导更多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主动传承优秀文化成果。围绕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,我们完善基础设施,增加优质图书供给,打通全民阅读‘最后一公里’,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、舒心的文化新生活,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” 便民惠民、实际实用,在这样的理念之下,自2019年起,肥城市在全省开创“政府购买服务、社区提供场所、文化企业运营”模式,铺开社区图书馆建设。市财政按照社区居民每户每年30元的标准拨付资金,作为居民图书借阅费;城市社区提供社区服务中心附近的公共用房,作为建设场所;由市内最大文化企业新华书店负责装饰装修、运营管理。 “‘三位一体’的模式既解决了单纯依靠政府财政建设社区图书馆的资金难题,又实现了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性,还能发挥文化企业的能动性,保本微利运营,更重要的是让广大居民受益,实现了一举多得。”肥城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付玲介绍。 各家社区图书馆建成使用后,都会为辖区居民办理免费借阅卡,和“使用明白纸”一起送到家中。图书馆每天至少12个小时开放,全年不间断。截至目前,9家图书馆共上架图书14万余册,满足各年龄层读者的不同需求,并随时补充新书、畅销书。 “原来总是没事做,现在好了,图书馆建在家门口,我每天来看书,晚上和周末就带着孙子一起来读国学。”在赵庄社区,居民陈先生的“退休生活”因为社区图书馆变得格外生动。肥城的社区图书馆俨然成了全民阅读的“加速器”,桃都社区图书馆一年店内阅读63627人次,图书利用率833%;图书借阅10230次,借阅率138%,社区居民人均阅读4.2本书。赵庄社区居民人均阅读4.5本书,建有社区图书馆的社区居民人均阅读都在4本以上……三三两两地去图书馆阅读、学习,填充着居民的闲暇时光,幸福感跃然眼前。 有了社区图书馆这个“阵地”,肥城还延伸出文明实践“新阵地”。根据不同时间节点,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图书馆开展各类阅读、讲座活动158期,1.6万余人次参与。河西小学从教14年的语文教师张凤玲,是该市170名“阅读推广人”中的一员,她累计在各社区图书馆开展19次亲子阅读、经典诵读活动,吸引带动1000余名居民参与读书交流。“想运动,咱有文化广场;想看书,出门就是图书馆,这生活有滋味!”张凤玲说。 精神充裕带来了文明,现在的桃都社区,乱停乱放、乱贴乱画的少了,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多了,社区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多了。“着眼于延伸公共文化效能、激活全民阅读热情,让阅读成为肥城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,我们全力以赴为群众建设家门口的书房,最终覆盖24个社区32.7万名城区居民。”付玲说。 新闻推荐 据山东肥城市政府网站1月7日消息,肥城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发布《肥城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关于对刘晨拒服兵役处罚通报》... 肥城新闻,新鲜有料。可以走尽是天涯,难以品尽是故乡。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。世界很大,期待在此相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