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着总书记的足迹④|深耕“两创”,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生活

来源:互联网 作者:网络 时间:2022-06-24
高峰 孟一 6月1日上午,夏日的艳阳斜掠过孔子研究院会议室的窗棂,投射在眉头紧锁的参会人员身上。大家伏案而坐,手边摆放着研究院编撰的《孔子家语通解》《论语诠解》《孔子这

  高峰 孟一

  6月1日上午,夏日的艳阳斜掠过孔子研究院会议室的窗棂,投射在眉头紧锁的参会人员身上。大家伏案而坐,手边摆放着研究院编撰的《孔子家语通解》《论语诠解》《孔子这样说》等书籍和一份下半年深化文化“两创”实施方案,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充满了会议室。让记者没想到的是,此时讨论的焦点,竟是一家视频网站的用户分析报告。

  “用户分析报告显示,文化传播类视频创作者和关注者中,80后和90后占到近八成。做优秀传统文化‘两创’,怎么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呢?”已经51岁的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、副院长米怀勇率先“发难”,要求每人至少提出一条“两创”新点子。

  “要积极探索文化传播普及的新路径。短视频讲究‘短小精悍’,可以让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富荣老师讲她最擅长的《论语》导读,言简意赅效果好”“要提升文化传播效率,可以试着拍些小型情景剧,把史书中记载的‘古代十礼’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”“要增加市民的参与度,多做点口袋书,在公众号上举办‘学论语有奖励’活动”……随着青年学者们打开话匣子,有些“落伍”的老研究员也拿出手机边“补课”,边想对策。

  2013年11月26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,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强盛,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。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,要坚持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,有鉴别地加以对待,有扬弃地予以继承。

  萌萌的孔夫子摆件、古色古香的线装书、泛黄的宣纸……在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,各种文创产品整齐排列,18000平方米空间分割为古礼、拓印、活字印刷等10多个文化体验区,不同于传统的参观学习,体验基地将“体验教学”作为重点,让大家在抚琴、饮茶、书法、朗读等文化体验活动中,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。“到曲阜研学游的学生必然会到这里亲身体验一番。”米怀勇说,因为疫情,今年的集体活动不多,但研究院通过开展线上“沉浸式体验”,让学生在家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  “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,也是国事,关系个人健康成长、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……”6月2日,杨富荣的家风课又开课了,讲桌旁架设了两部手机,网友可以在线观看交流。这一点点的改变,听众多了几十倍。

  主动参与中小学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”教材编撰,为“高大上”的理论研究找到对接青年的出口;操着地道方言、讲着身边故事,走进乡村社区办儒家讲堂;请来行业专家、设计师,将“仁义礼智信”融入文创产品;树立“春秋讲坛”公益文化品牌,开展云讲座;《论语诠解》《孔子家语通解》《孔子这样说》等多部著作被翻译成英、德、韩等多种语言在海外出版发行……近几年,外人眼中的“老学究”,迅速展开了优秀传统文化“两创”传播内容和方式的“自我革新”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